一、什么犯罪情形会被判处死刑
在中国,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会被判处死刑。例如,严重暴力犯罪中,像故意杀人手段极其残忍、情节恶劣,造成多人死亡等后果;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里,某些勾结境外势力,实施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毒品犯罪中,涉及大量毒品交易且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危害的。不过,现在司法实践中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坚持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二、哪些犯罪情节会影响死刑判决吗
在我国,诸多犯罪情节会影响死刑判决。
从犯罪主体情节看,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除非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一般也不适用死刑。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动机恶劣、蓄意预谋犯罪等情节,通常会让法官在量刑时更倾向于重判;若犯罪是因受到被害人严重过错刺激等引发,可能对死刑适用有影响。
犯罪行为情节上,手段特别残忍、后果极其严重是重要考量。如杀人手段极其暴力、致多人死亡或重伤等。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像在公共场所实施严重暴力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也增加死刑适用可能性。
此外,犯罪后的表现也有影响,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可从轻处罚;而拒不认罪、毁灭证据等,则可能在量刑上更重。
三、哪些犯罪情节下可从轻免判死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犯罪情节通常可从轻免判死刑:
存在自首情节: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体现其有悔罪表现,人身危险性降低。
有立功表现: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侦破其他案件等,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相较于主犯,其罪责相对较轻。
被害人有过错:若被害人对案件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可适当减轻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犯罪动机情有可原:因受到长期欺压、生活所迫等特殊原因实施犯罪,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达成刑事和解: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真诚悔罪并获得谅解,也可能影响量刑。
当探讨什么犯罪情形会被判处死刑时,除了已知的那些严重犯罪情况,还有一些相关的重要方面值得关注。比如被判处死刑后是否存在复核程序,实际上,所有死刑案件都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一程序是为了确保判决的公正和慎重。另外,死刑缓期执行也是和死刑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一些罪行极其严重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罪犯会适用死缓,在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你是否对这些和死刑相关的后续程序或执行方式存有疑问呢?若你还想深入了解犯罪判死刑的更多情况、复核程序细节等法律问题,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