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 #109307
人类最初的文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类最初的文字必然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本质就是用来直观指事表意。不论什么文明,首先出现的一定是象形文字。不可能一开始就出现字母组合的词汇。因为文字是用来交流和记录的,是希望所有人一看就懂的。也就是说,最初的文字产生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所有人都能不教而自己认识的前提。只有象形文字具有这样的特性。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长期的进化中,对某些事物出现一些约定俗成的象形图样,最后形成共识。比如说日、月、山、水、鱼、鸟、渔网、舞蹈、人体,等等。此外,由于象形表意文字是用近乎自然的方法表示事物的记号,所以它能唤起了有关该事物部分特性的深刻记忆。即使忘掉了,只要一看到文字,就可以通过某一字形与其他字形的组合结构,记忆起它的意义。即使不同地区的人操着不同的发音,但只要认识共同的文字,就能知道表达的含义。正如1552年1月,返回印度的沙勿略告诉罗耀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所以说话不能相通。认识中国文字的日本人可以理解中国人的书面文字,但不能说……中国文字有许多种,每个字意为一个事物。所以日本人学习汉字时,在写完后,要添补这个词语的意思。几个汉字组成词语时,也是通过这一方法用日语读。虽然是同一个文字,日本人读此字时用日本语,中国人就用中国语。因此,虽然说话时不能互通,但书写时仅凭文字就能互相理解。他们的口头语言不同,但文字意义相同,双方都能理解。
举个例子:
你想,我看到鱼,你也看到鱼,大家都能看到鱼,于是,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统一的鱼的形象🐟。于是,在像大家叙述的时候我只要画条鱼的样子大家一看见都能知道我说的是鱼。再画张网,大家秒懂我在说让我们用网去抓鱼吧。但是,我们换个思路。如果我说“Let's go fishing with the net!”或者简单点,原始人嘛,我说“fish,net”,我的伙伴们能秒懂吗?我是不是还得比划鱼游的样子?再比划网的样子,用网捕鱼的样子?这样对方才能靠猜,和自己印象中看到的事物进行比对,才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不对,在此之前,我是不是还得发明字母?完了之后,我是不是还得编一本字母词典,记录下来?然后还得教别人认字和书写(刻画)?否则转头就忘了“fish”和“net”是什么了,不是吗?因为单词“fish”和“net”和“鱼”“网”的直观形象对应不起来!也就是说,字母文字不是先天自然产生的文字。它不是人类最直接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简单直接高效沟通的需求,它不合理。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岩画带面积约450平方公里,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幅以上。大麦地岩画早期距今13000到10000年,中期距今约10000年到4000年,最早的岩画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